校史沿革
















創辦源起
光華的起點,是一種信念的實踐
讓教育為青年開路,讓技職成為安身立命的力量
黃冕(字雲樵)先生,是光華的創辦人,也是懷抱「教育救國、技術立身」信念的實踐者。出身清末福建書香世家,正值戰亂期,選擇當時極重要的信息傳遞電報領域,參與抗戰軍事電訊訓練,在動盪時代中深刻體會到:「唯有教育與技術,才能真正翻轉個人與國家命運。」
民國40年,他在台中市創立「光華無線電傳習所」,以培育技術人才為志。
兩年後,正式轉型立案為「光華電訊職業學校」,乃為實踐其職業教育理念而設!並逐步發展為多科工業高職。以身作則帶著學生實習實作,打造技職教育的原型。
光華的開端,不只是教授技能,而是為青年鋪出一條能走遠的路。
















傳承的故事
三代人守護一所學校,一條路走了七十年
創校不久後,黃校長猝然辭世。夫人陳惠鈺女士,堅信丈夫的信念「職業教育是人人都需要,也是翻身命運的有效策略」,毅然承擔校務重任。從籌款應對財務,到校務發展經營規劃,她以堅毅的信念維持光華的運作與理想,一肩扛起家庭與學校重擔。她是一位在動盪中帶著溫度領導的「校長媽媽」。
到了第三代,三子黃秀忠先生自美返台,接掌校務。從教師兼實習處技術組長、教材教具的製作、課程研發,採購引進國外最新電子設備、處理校務……等事宜皆親力親為,推動遷校,自籌畫並建設到新校運作,歷經二十五年,克服財務壓力與服膺法規,打造太平新光華。
面對工業 4.0 與數位轉型的變局,看見未來科技對於人才的需求調整變動,積極啟動「光華 4.0 改革」,導入先進教育理念,由學習共同體進入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翻轉教學,進而引進科技工具,建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生成式 AI 技術導入,奠定光華突破傳統技職教育的框架,成為科技中學的基礎。
光華走過風雨、歷經三代人的守護,從舊校區走到智慧校園,從傳統教室走到雲端學習。光華的故事,是台灣工業技職教育的縮影,不只是堅守創校初衷,更是勇敢迎向未來。而此刻已經是「未來已來」,光華更是要讓「教育能改變命運」的實踐者。


















現在與未來的光華
從技職出發,走進 AI 時代,
培養當代能與未來對話的新人才
此刻,已不再是傳統工科學校,已經成為現代科技中學的光華,提供以智慧聯網 AIoT 科技為基礎的課程,透過「科技輔助自主學習」建立學生的「學習力」,成為 AIoT + Domain「體用合一」新人才,從實作中學習並進行跨域結合與跨群科協作。
光華走一條不一樣的路,因為教育將因著 AIoT 等等迭代也越來越不一樣。光華建置智慧溫室、無人機實驗課程、VR 教室、先進的 3D 列印場域等等,老師已轉換角色任務為教練,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。
在光華,學習是一場真實的實戰預演。
光華持續堅持「技職為本,創新為路」,我們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工具,更引導他們建立自信,成為未來世界所需要的「有實力又能快跑」的新人才。
光華大事記
民國 114 年
- 5月23日 邱燕虹與徐玉雪兩位參加第29屆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發表論文,將教學理念與解決方案帶向國際舞台。
- 4月25日 高二學生以AI協作布袋戲創作劇本與造型,並以3D列印製作17尊人偶,全英文演出展現跨域創意與技術實力。
- 3月5日 教師參加第20屆台灣數位學習研討會,發表高職教學設計研究,為國內首例。
- 8月1日 賈德琪校長退休。傅國樑校長接任校務。
民國 113 年
- 12月21日 舉辦3D全彩列印研習,開放太平教育協會與校友會參與,推廣列印技術與產業認識。
- 12月12日 辦理AI輔助自主學習成果展,81所高中到訪交流,展示結合平板與AI的學習設計。
- 10月12日 台灣奈微光拜訪光華與智慧溫室示範基地,展開產學合作交流。
- 7月10日 AIoT課程正式納入高一課程,為台灣教育首創,培養具跨領域能力的新型人才。
- 6月20日 舉辦AIoT課程第二學期發表會,學生展示AI與物聯網應用成果。
- 1月27日 與清華大學合作課程舉辦成果展,四校學生展現IoT應用於各自專業領域。
民國 112 年
- 9月20日 日本笛吹高校到訪交流,透過文化體驗與紀念品互贈,促進兩校學生互動。
- 7月20日 智慧溫室示範基地啟用,導入農業AI課程,擴展學生學習選項。
- 3月27日 與清華大學簽約,共同推動AIoT智慧農業課程,開啟技職與頂大合作新里程。
民國 111 年
- 9月29日 連續四年獲得青春徵文活動團體組冠軍,五十名師生受邀至台中洲際棒球場觀賽並獲獎。
民國 110 年
- 9月1日 COVID-19 疫情下實施遠距教學並規劃返校活動,高一新生營與校慶順利舉行,百人擊鼓創歷史紀錄。
民國 109 年
- 4月2日 黃秀忠前校長暨執行長安息主懷,校內師生追思不已。
- 2月1日 黃秀忠校長卸任,改任校務發展辦公室執行長,賈德琪校長接任校務。
民國 108 年
- 10月26日 進化校址舉辦動土典禮,校友與師生參與傳承回顧活動。
- 2月1日 導入GOOGLE教室系統,高一全面使用Chrome設備學習。
- 1月20日 啟用舞蹈教室,由校長與家長會代表剪綵。
民國 107 年
- 8月31日 導入Sphero SPRK與Google Coding平台推動創新學習。
- 8月27日 引進Google教育平台,VR師生共學。
- 7月27日 進化校區完成點交。
- 6月20日 進化校區公開標售完成。
- 1月2日 完成353影音教室、354攝影棚與355虛擬實境教室建置。
民國 106 年
- 1月1日 設立HTC-VIVE虛擬實境教室,開啟光華VR元年。
民國 105 年
- 5月27日 教育部核定進化校區校產處分案。
民國 104 年
- 1月1日 啟動光華4.0教育改革,設置數位音樂教室。
民國 103 年
- 6月28日 遷校至太平新校區,建置e化教室與虛擬攝影棚,展開光華新頁。
民國 101 年
- 3月12日 太平校區教室開始興建。
民國 100 年
- 6月10日 太平校區新實習大樓(雲樵樓)完工,電子、資訊、電機、機械和模具等科實習開始在新工場教學。
民國 99 年
- 12月 污水處理廠完工取得使用執照,由創辦人命名為「藏綠樓」。
民國 98 年
- 1月 污水處理廠、實習大樓兩棟建築開始興建。
民國 97 年
- 增設「模具科」及「多媒體動畫科」。
民國 92 年
- 12月 地目變更完成。
民國 90 年
- 3月 台中縣政府發給開發許可。
民國 89 年
- 配合教育部課程修訂,電訊科併入電子科,測量科亦不再單獨設科。
民國 88 年
- 921地震,進化校區屹立不搖,太平校區經鑽探未發現地層變動。
民國 87 年
- 11月 太平校區環評通過。
民國 86 年
- 創設「消防工程科」,增設實用技能班「電腦繪圖科」。
民國 85 年
- 增設「建築製圖科」。
民國 80 年
- 獲教育廳核准辦理遷校。
民國 78 年
- 8月 土木測量科配合課程修訂改為「測量科」。
民國 77 年
- 黃秀忠校長接掌校務,校務及冷氣化工程完成。
民國 76 年
- 奉准增設「資訊科」。
民國 75 年
- 課程變革,機工科改為「機械科」、電工科改為「電機科」。
民國 72 年
- 成立學生輔導中心,提供全校師生及家長各項諮詢服務。
民國 62 年
- 光華儀隊成立。
民國 59 年
- 初級部結束,改名為「臺中市私立光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」。
民國 56 年
- 增設「機工」及「電工」兩科。
民國 55 年
- 擴建校地,增設運動場、新建三樓教室及工場。
民國 54 年
- 增設「機械製圖科」。
民國 53 年
- 成立進修補習學校,提供工業職業教育。
民國 52 年
- 增設電子設備修護科。
民國 51 年
- 陳惠鈺女士接掌校務,完善教務及設備管理。
民國 47 年
- 學校升格為「光華工業職業學校」。
民國 44 年
- 「光華電訊職業學校」正式立案,黃冕擔任校長。
民國 40 年
- 黃冕創辦「光華無線電傳習所」,開啟教育事業。